3月21日晚,海国图智研究院与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联席读书会在海国图智研究院举行。本次读书会分享的书目是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中文版译者是陈定定、傅强。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老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老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老师,新黄金城667733副教授、政治学社指导老师阮思余老师。
一、圆桌讨论:批判思考,理性提问
读书会的第一个环节是小组展示。在活动开始前,与会同学围绕四个自选主题组成读书小组,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在读书会上派出小组代表进行分享。
第一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关系
第一组从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关系角度出发,对“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修昔底德陷阱”在现实生活中的滥用和对其意义的曲解以及“修昔底德陷阱”在当今巨大变局中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同时,该小组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是否有利于中美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二是在“修昔底德陷阱”式的摩擦中如何实现中美的安全互动。
第二组:崛起国会刺激守成国更强大吗?
第二组指出美国国内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以及治理问题,并提出了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他们基于此提出了两个疑问: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否正在背离“自由民主”的价值追求,二是中国的崛起是否会刺激美国解决国内矛盾,变得更加强大。
第三组:“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层次及其解释力
第三组认为作者艾利森在书中将中美两国从复杂多元的世界中抽离出来,置于“真空”中讨论,忽略了复杂国际政治环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他们指出,中美关系的构成不仅仅是两个国家间各种力量 的横向对比,也在于地区大国间、跨国组织间、社会与社会、人与人的互动。因此,在考量中美关系的过程中不应该脱离国际体系,忽视其他国际关系主体及其互动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第四组:“修昔底德陷阱”还是“杜牧陷阱”?
第四组的同学别出心裁,在阅读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分析时联想到了另一个由中国学者胡键提出的“杜牧陷阱”。“杜牧陷阱”指的是内部问题不处理好,必然阻碍大国的成长进程,甚至导致国家衰亡。该组同学认为,比起“修昔底德陷阱”,大国更应该关注其内部问题的解决。他们还对中美如何避免陷入“杜牧陷阱”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如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对话机制等。
二、嘉宾分享:答疑解惑,交流研讨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活动进入嘉宾分享环节。陈定定老师首先澄清了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理论的常见误解,他指出,“修昔底德陷阱”中的重要限定词是“几乎不可避免”,这说明发生战争是一个概率性问题,不能用历史决定论的观点将“修昔底德陷阱”理解为守成国与崛起国之间一定会发生战争。其次,他指出了《注定一战》的重要缺陷,即试图从具体的历史中总结出普遍的“铁律”,他认为,这种归纳法的思路必定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后,陈老师对同学们的阅读与思考表达了肯定,对小组展示的成果表示赞赏。其中,陈老师着重讨论了第三组同学的观点。他表示,世界不只有中美两国,还有许多其它的国家、国际组织,这些国际事务的参与者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可以能动地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同时,中美两国国内也存在着社会差异、地区差异和国内矛盾,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变量。此外,陈老师还为大家介绍了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系列“陷阱”理论,包括“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假新闻陷阱”等。
陈老师的导读和分享结束后,应陈老师的邀请,阮思余老师对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列举了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近年来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阮老师表示,政治学社与海国图智的此次合作是政治学社“走出去”的第一步,希望学社今后能够继续与海国图智加强合作,拓宽对外交流的范围。
对于本次读书会的书目,阮老师作了几方面的点评。一是中美关系问题的重要性。阮老师指出,中美关系问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并且会一直持续,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中美关系会越来越紧张,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艾利森围绕中国发展强大而引起的中美关系的“巨变”这一问题,并且将这个时代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论的理论问题。二是战争和人类社会政治变迁问题的重要性。阮老师指出,战争和人类社会政治变迁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科学中应该得到关注而当今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从宏大的人类历史中研究战争与人类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研究如何避免战争的发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对此,艾利森的《注定一战》给了学者们一个很好的参考。三是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阮老师认为,本书所采用的历史政治学方法和结构分析法是值得中国学者关注和学习的。首先,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即从历史中寻找启发和结论,从历史案例中探索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次,本书还运用了结构分析法。在本书中,艾利森表面上忽视了世界复杂的政治结构中其它国家及组织的作用,实际上他抓住了整个世界政治结构中足以影响世界政治变迁的最核心元素,从而反映整个世界政治格局。
刘金山老师和马立明老师分别从经济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问题。刘金山老师回顾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并由此总结出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力量。他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国家间关系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他指出,修昔底德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指出流血战争的背后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的战争的人,“修昔底德陷阱”实际上就是从经济实力对比的角度看待战争。艾利森对于中美关系的分析遵循了修昔底德的范式,是从国家实力对比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的,其分析成果具有参考价值。
马立明老师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注定一战》这本书体现了美国构建的话语定式。这本书被用来大肆进行政治上的渲染和利用,反映了美国在世界上构建自己的议程定式,将读者放在了构建好的话语框架中。马老师指出,同学们提到的“杜牧陷阱”,恰好是中国学者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架构,构建新的话语范式,争夺话语权的尝试。美国近期爆发的围攻国会山等事件反映了其国内有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并没有关注到这一问题,因此国内国外的“陷阱”需要结合起来考察。“杜牧陷阱”的提出是国内问题领域的阿呼吁建构,有助于我们打破美国的话语定式。
在本次读书会的自由讨论环节中,暨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徐奇老师从国际法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长期以来中国和邻国领土争端背后的中美法理之争,提出了中国如何让周边国家认同自己的国际法理论的问题,让同学们对中美博弈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此外,一位来自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生向刘金山老师提出了关于经济决定论的问题:为什么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世界上对抗的主要两国还是美国和苏联?对于这个问题,刘老师系统地分析了日本经济崛起却没有改变美苏对峙格局背后的经济逻辑。
三、嘉宾总结:关注历史,展望未来
在读书会的尾声,阮思余老师做了总结陈词。阮老师对年轻一代学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以宏大的格局,将历史与现实,前沿与经典结合起来,多多关注和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并且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学术思考。如果可能,最好能够提出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中美关系前景的学术判断和理论预测。当然,大家都要努力向世界知名学者学习,努力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两大强国,一个陷阱
艾利森为我们带来的命题发人深省
世界发展风云变幻
中美两国将何去何从
读书会上各位老师的真知灼见
使我们醍醐灌顶
也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窗口
本次读书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让我们以更广阔视野持续关注中美关系的发展